| |
什麼是「痛」?
多數人都是因為身體痠痛到某個程度,才會主動找醫生治療。疼痛是一種「訊號」,就像電波一樣,沿著神經傳到大腦。大腦接受到訊號以後,就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告訴身體要有應變動作,才不至於讓痠痛持續存在。要知道身體為何會有「痛」的感覺,就要先認識我們的「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包括了大腦、脊髓及分佈在身體部大大小小的神經。神經系統使我們身體有感覺、可以思考、可以運動。如果我們身體失衡(例如發炎),或者是身體被外力所攻擊(如被打一拳、腳踢到石頭)的時候,感覺神經就會把這些不正常的訊號,向電波一樣的傳到大腦或脊髓,讓身體做出立即的反應。同樣的,當神經系統失去正常功能(例如情緒低落、或者是肌肉緊繃)的時候,也會使原來身體的疼痛感變得更加嚴重。痠痛是一種警訊,是身體給我們的一個警告,告訴我們有某些地方出錯了,要趕快調整,否則會有更嚴重的後遺症。
 
 
什麼是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主要有幾個原因:一個是「急性痠痛」,它主要與運動時所產生的廢物(如乳酸)與肌肉腫脹有關,這個在幾分鐘後就會消失。另外一種稱之為「延遲性肌肉痠痛」,它會在運動後的一到二天才會出現,除了痠痛以外,還可能伴隨肌肉的僵硬與無力,主要與肌肉受傷和肌肉痙攣有關係,而症狀可能持續三到七天。
 
肌肉酸痛的發生有兩個主要的來源:
身體結構:如果身體突然受到了不正常的刺激,神經就會馬上把這些訊號傳到中樞神經,讓身體做出立即的防衛動作,避免進一步的受傷。
情緒因素:當身體失調,或壓力太大時,身體對痠痛的敏感性就會增強,這時即使只是一個小刺激,都會讓你覺得疼痛不已,肌肉繃緊,全身僵硬得像一個木頭人。
痠痛的程度是身體與情緖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痠痛使心情不好,而低落的情緒更會加重痠痛的感覺,一旦陷入這個惡性循環,就有機會形成慢性痛症。
 
 
為什麼我的身體容易痠痛?
對某些人來說,痠痛卻是揮之不去的惡夢,不但是上班時會痛、運動時會痛,就連睡覺時也可能不得安寧。這些人身體之所以容易痠痛,主要可以歸因於四大原因:
 
姿勢不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辦公桌太高或太低、彎腰做家務……等。長時間固定做一個姿勢工作,會讓脊椎與盆骨傾斜,身體兩邊肌肉不協調,產生繃緊疼痛的現象。
缺乏運動:人類如果長時間都不活動,就會失去基本的柔軟度和肌力,身體就會變成硬梆梆的石頭,而這樣的身體如果遇到突發狀況,會較容易造成創傷。
情緒與壓力失衡:身體與心理總是相互影響。心理壓力太大,或是心情低落時,身體的疼痛會變得特別明顯,而身體的疼痛會讓你心情更不好,更提不起勁去改變現況。
飲食失衡:很多痛症的成因,除了遺傳以外,很大的關鍵是在於骨骼的形成與營養的攝取。骨骼肌腱營養的攝取不只是鈣質而已,還包括鉀、鎂、鋅……等礦物質,還有各種不同的維他命,各種營養的均衡十分重要。
 
 
我知道脊醫治療對我有幫助,但是要多久做一次才會有效呢?此外,如果我按時做治療,要多久才能完全康復呢?
治療初期密集一點接受脊醫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2、3天做一次治療比1星期治療一次好。但如果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每天從脊醫診所來回奔波再加上治療所花的時間,對大部分的上班族人士都是一種壓力,一般我們會建議病人隔數天覆診一次。需謹記一點,每一種痛症所需要的復原時間都不同,更何況還關係到病患的配合度、休息與工作的狀況、自我保健的意識,以及疾病本身的嚴重程度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我到脊醫做治療,他們說我的脊椎歪掉了。我是不是要到醫院照X光,再請他們幫我「矯正」回去?
在脊醫的門診中,類似這樣的對話可以說是每天都在發生。病患主動要求要照X光,因為他們想要知道自己的骨頭有沒有「歪掉」,是不是「矯正」得回來。站在脊醫的專業角度,其實不是所有患者的狀況需要這麼做的,脊醫可透過觸診檢查脊椎關節有沒有「歪掉」。脊椎之所以會彎曲,大部分都是因為平常的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坐站姿勢不正,或是工作時老是重覆固定的動作,都會讓脊椎兩邊的肌肉處於「不均衡」的狀態,神經系統繼而運作失衡,長期下來會讓脊椎歪曲。身體有痠痛的問題,單是利用「矯正」的方式把骨頭復位,卻不注意平常的身體保健,只能夠治標,卻不能真正的治本,終究不能將問題解決。
 
 
 
 
我的關節為什麼會「喀拉、喀拉」響?
每個人的關節都可能會喀拉喀拉響,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關節裡面的二氧化碳,它平常是溶在關節液裡,但是關節在活動時,會讓二氧化碳形成的小氣泡破裂,產生像泡泡破掉時的聲響。另一種是關節在活動時,因為柔軟度不好,或是關節退化,肌腱或韌帶和骨頭產生摩擦所發出的聲音。只要關節在發出聲音時,不會產生疼痛,關節近沒有紅腫的現象,關節本身在活動時也不會僵硬,基本上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過度擔心。
 
 
 
 
我有手麻腳麻的狀況,醫生告訴我這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椎間盤突出是什麼東西?是長骨刺嗎?
椎間盤是位於脊椎骨與脊椎骨中間的一種像軟骨一樣的構造。它的功用就好像氣墊鞋的氣墊一樣,可以緩衝在工作及運動時,身體作用在脊椎上的壓力,避免脊椎因為過度使用而受傷;椎間盤如果受到不正常的擠壓,就可能會往外突出,也就是所謂的「椎間盤突出」。
 
骨刺則是從骨頭長出來的突出物,是一種骨頭老化的現象。每一個人在30歲以後都有可能開始長骨刺,就像一台機器用久了,機器上的零件會慢慢磨損,會生鏽是一樣的道理。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在三十歲以前,造骨細胞會比蝕骨細胞活潑,所以身體就會不斷生成健康且堅固的骨骼;但是到了三十歲以後,這樣的現象會倒轉過來,骨頭的吸收速度慢慢大於生成速度,骨質就因此ー點一滴地流失。根據定義,當一個人的骨質密度小於年輕女性達2.5個標準差以上時,便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之所以被發現,往往是因為骨折,或者是醫生照X光檢查的時候才發現,但是這都已經是到了很嚴重的階段。初期的骨質疏鬆是不會有任何症狀的。換句話說,一般人常見的身體痠痛,很少是因為骨質疏鬆所引起的。
 
 
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
生活形態:缺乏運動、不曬太陽、吸菸、酗酒、攝取過量咖啡因及蛋白質、偏食。
荷爾蒙:缺乏女性賀爾蒙。
年齢:年齡愈大,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遺傳。
藥物:例如類固醇、利尿劑、甲狀腺素。
 
 
骨質疏鬆要一定要吃鈣片嗎?
一般來說,年紀大的人,或是更年期後的婦女,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會大幅升高。所以必須從平時的飲食、規律的運動、適量的曬太陽,以及正確補充鈣質來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補充鈣質的方法有:喝牛奶、吃鈣片、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大骨湯、小魚乾、豆類製品…)等。吃鈣片雖是最直接的方法,但不適合所有人。有結石體質的人如果吃太多鈣片,就會增加結石的機會;腎臟病患者或老人,補充過多鈣質也會加重腎臟的負擔。此外,因為鈣片和維生素D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如果兩者一起服用,可能會有過量的危險。
含鈣質的食物
乳類與乳製品:牛、羊奶及奶粉、煉乳、乳酪、酸奶。
豆類與豆製品:黃豆、毛豆、扁豆、蠶豆、豆腐、豆腐皮、豆腐乳。
海産品:魚類、蝦、蝦米、蝦皮、螃蟹、海帶、紫菜、蛤蜊、海參。
肉類與禽蛋:羊肉、雞肉、雞蛋、鴨蛋、鵪鶉蛋、豬肉。
蔬菜類:芹菜、油菜、胡蘿蔔、芝麻、香菜、雪裡紅、黑木耳、蘑菇。
水果與乾果類:檸檬、枇杷、蘋果、黑棗、杏仁、山楂、胡桃、西瓜子、南瓜子、花生、蓮子。
另外,食物的烹調過程也非常重要:
1.
食物要盡量保鮮儲存,可以減少鈣質的流失。
2.
牛奶加熱的時候不要攪拌。
3.
炒菜時要多加水、時間宜短,切菜不要切太碎。菠菜、茭白筍、韭菜都含草酸較多,最好先用熱水浸泡片刻以溶去草酸,以免與含鈣的食物結合成難溶的草酸鈣。
 
避免危險因數:戒煙、戒酒、不過量飲用咖啡(一天不要超過三杯)、均衡飲食。
補充維他命D:維他命D是人體吸收鈣質的關鍵,平時除了在藥房買錠劑來服用以外,也要多吃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例如:魚肉、奶油、蛋、肝臓。
曬太陽:太陽光可以幫助維他命D的活化,進一步幫助鈣質的吸收。
正確的運動:運動會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幫助礦物質及營養的吸收,都能有效提高骨質密度。
如果已經罹患骨質疏鬆,要特別注意預防跌倒。
清除家裡的障礙物,維持一個流暢的動線。
老年人要隨時有人在旁邊注意幫忙扶持,浴室要有防滑設備與扶手。
運動對骨質疏鬆的病患很好,但真正有效的運動是所謂的「負重運動」,例如走路、慢跑,以及大部分的球類運動。
 
 
硫酸鹽葡萄糖胺(Glucosamine Sulfate)是什麼?是補充鈣質的嗎?對骨質疏鬆有效嗎?
硫酸鹽葡萄糖胺主要是治療膝關節退化的藥物,對骨質疏鬆症並無特別效果。硫酸鹽葡萄糖胺(Glucosamine Sulfate),這其實是身體本來會自行製造的物質,它對於維持關節軟骨的健康很重要。現在市面上可以看到許多標榜補關節的相關製劑,有些只是單純含葡萄糖胺,但有很多會加上其他的成分,例如:軟骨素(chondroitin)、鈣、膠原蛋白……等。事實上,如果只針對退化性關節炎所做的補充,比較確信有療效的只有葡萄糖胺而已,其他的都只能說是「號稱」的療效。服食硫酸鹽葡萄糖胺不會像消炎止痛藥一樣,吃了馬上見效,有些人可能要到兩個星期後才會覺得有感覺。建議的劑量是每天1500mg(毫克)。最好在吃飯前食用,年紀大或有其他內科疾病的人可以減量。根據硏究指出,硫酸鹽葡萄糖胺的療程是12- 24星期,也就是連續服用3個月就可以有一定的效果。硫酸鹽葡萄糖胺基本上可以長時間持續補充,不一定要間隔服用。
 
我的頸痛、腰痛問題巳困擾了我有一段時間了。究竟有甚麼治療方法才適合我呢?
腰頸背痛的痛症在都市人中仍是一種最普遍的痛症之一。對於醫生來說,治療腰頸背痛也是一個頭痛 的問題,因為慢性腰頸背痛可由多種因素結合而成。很多患者接受多種檢驗(例如,X光、 MRI 、CT等)後仍找不出痛楚的來由。近年,很多學者開始積極研究改善及治療慢性腰頸背痛的方法。綜合多項研究結果,有效治療慢性腰頸背痛應包含以下4個範圍:
1.
脊骨形態、錯位及人體姿勢的改善.
2.
脊骨的穩定性.
3.
增強人體的平衡及活動時的正確姿勢.
4.
心理及社會方面,如何影響患者的痛楚程度.
 
脊椎治療過程會痛嗎?
正常的情況下,治療過程完全不會痛的,除非病人最近剛受傷,這情況下,發炎的肌肉會在治療過程中產生些微不舒服。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當移位的脊椎或關節經治療後回到正確位置時,周遭肌肉等組織因需要重新適應及調整鬆緊度會有酸軟的感覺。但這是正常的現象,也是暫時的。
 
衝擊波治療有傷害性嗎﹖治療過程中我會有甚麼感覺﹖
當接受衝擊波治療的時候,病人通常會感到有"不舒服"、"痛"、"麻痺"或"刺痛",大部份病人不會在過程中覺得特別痛楚。衝擊波治療儀在過程會產生「喀嚓」聲、"click"聲,這是治療儀產生的脈衝發放於受傷的組織上。
 
衝擊波治療後會有副作用嗎﹖治療的成功率有多少﹖
衝擊波治療後病人可能於一至兩天內在患處感到疼痛肌肉拉緊或腫脹,但情況很快便會消退。現在使用的衝擊波技術不會對身體組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衝擊波治療的成功率視乎個別病人的病情及嚴重程度,有否配合其他治療及有否改善日常姿勢及關節運用。
 
根據研究,近八成接受衝擊波治療的患者,於兩至三次治療後有明顯改善。
 
甚麼患者不適合衝擊波治療﹖
- 血友病(Hemophilia)
- 進食抗凝血劑人士
- 糖尿病患者
- 栓塞性的血管疾病(Thrombosis)
- 急性發炎
- 懷孕
- 18歲以下的青少年
- 正接受皮質醇(Cortisone)的治療
 
脊科醫學與物理治療有甚麼分別﹖
物理治療主要是透過物理方法(聲、光、電、熱、磁、手力舒整、運動等)刺激身體來醫治病痛。
脊科治療亦會使用上述的物理治療方法作為輔助,不同的是在於脊醫及物理治療師有不同的醫學理念。脊醫是專門找出及矯正脊骨錯位(Vertebral Subluxation)的醫生。
 
脊醫在香港有甚麼專業資格﹖
脊醫註冊法例於2003 年2月正式 在香港實施。在香港註冊的脊醫超過100位,全都是在外國畢業,並大多數擁有外國的註冊專業資格。
香港的脊醫,在法律地位被確認的條件下,將可以更有效地推廣脊醫所採用的診治及治療方法,令更多病患者受惠。
 
Schroth 脊骨治療與瑜珈(Yoga)或普拉提(Pilates)有甚麼分別?脊骨側彎患者是否適合這類運動?

瑜伽包含大量伸展、力量、耐力的肌力運動,對人體的健美、身形和柔韌度很有幫助。但瑜伽本身是一種健身運動,需要健康的肌肉力才可鍛練瑜伽。如瑜伽運動人士的脊骨有急性式慢性的問題,很多瑜伽的姿勢需要作出調整才適合練習,甚至不適合練習。

另外一種與瑜伽極為相似的運動名為普拉提(Pilates)。(Pilates)普拉提的始創人是一位物理治療師。他以瑜伽和物理治療的理論為基礎,發展一套運動模式,主要以心靈主導肌肉,名為『控制學』(Contrology)。普拉提(Pilates)的課程中包含收腹運動、脊柱伸長運動、脊柱旋轉及側屈曲動作等。普拉提的重點是訓練腹部和腰部的穩定性、正確的呼吸及盆骨及肩頸的控制能力。

因普拉提始創的目的是加速病人康復,大部份普拉提運動的動作是較為適合腰背痛及脊柱側彎的患者。尤其對有姿勢不良的患者,普拉提運動極為有效。

但對於脊柱側彎的患者來說,他們出現『三維』(3D)的姿勢問題,包括前後、左右傾側及左右扭轉。他們需要一些比較複雜的三維運動治療,加上正確呼吸的配合,才可更有效針對脊柱側彎產生的病徵。

所以,Schroth脊柱治療配合普拉提治療是治療脊柱側彎的良好配搭。以下是一些脊柱側彎患者不適宜做的伸展式增強肌力運動:

 
三角式
姿勢特點:把一邊手臂帶動身軀向同一方向伸展,把手掌放在腳踝後,上手臂與前掌形成一直線。
為什麼不適合脊柱側彎患者:
對脊柱側彎患者,肩膊與胸椎扭轉的方向是呈相反方向的。如患者有『右』胸椎側彎,肩膊會有向『前』扭轉的情況。如患者經常練『三角式』姿勢,會導致胸椎向後凸的情況加劇(不論在練習『三角式』時向左或右伸展),因為做『三角式』姿勢會將肩膊及胸椎轉向同一方向。

練習任何脊柱側彎運動時,肩膊與胸椎必須是扭轉相反方向,否則脊柱側彎的程度便會增加。
 
 
肩立式
姿勢特點:將膝蓋和軀幹往上抬起,把雙手放在背部作支撐。背部雖保持垂直,膝蓋抬至額頭上方,雙腳向上伸直,以肩膊和手肘支撐身體的重量。
為什麼不適合脊柱側彎患者:
腿部及盆骨的重量會下聚於肋骨及胸椎部份,令胸椎後凸的情況加劇,增加脊柱側彎的彎度。

頸椎承受極大壓力,大部份脊柱側彎患者頸椎肌力較弱,容易傷及頸部。肩膊也需用很大力量來支撐身體,大部份脊柱側彎患者有『平背』問題,『肩立式』有機會加劇『平背』的問題,令上背部肌肉更加拉緊。

 
犁式
姿勢特點:與『肩立式』相似。大腿撐上頭方,慢慢把大腿蹬直越過頭部,腳尖輕輕放在地上。
為什麼不適合脊柱側彎患者:
腿部及盆骨的重量會下聚於肋骨及胸椎部份,令胸椎後凸的情況加劇,增加脊柱側彎的彎度。

頸椎承受極大壓力,大部份脊柱側彎患者頸椎肌力較弱,容易傷及頸部。肩膊也需用很大力量來支撐身體,大部份脊柱側彎患者有『平背』問題,『肩立式』有機會加劇『平背』的問題,令上背部肌肉更加拉緊。

 
眼鏡蛇式
姿勢特點:利用背部肌力將軀幹抬起,肩膊轉後及挺胸,脊骨盡量後仰,保持後大腿及臀部肌肉收緊。
為什麼不適合脊柱側彎患者:

胸椎和腰椎的向『前』弧度會增加。很多脊柱側彎患者有『平背』的問題,眼鏡蛇式會令『平背』情況加劇。

 
上狗式
姿勢特點:與『肩立式』相似。大腿撐上頭方,慢慢把大腿蹬直越過頭部,腳尖輕輕放在地上。
為什麼不適合脊柱側彎患者?

胸椎和腰椎的向『前』弧度會增加。很多脊柱側彎患者有『平背』的問題,眼鏡蛇式會令『平背』情況加劇。

 
 
弓式
姿勢特點:背部向上提起,同時大腿用力往上提起,挺胸和收緊臀部肌肉。使用腹部在地上支撐整個身體,雙手蹬直。
為什麼不適合脊柱側彎患者?
胸椎和腰椎的向『前』弧度會增加。很多脊柱側彎患者有『平背』的問題,眼鏡蛇式會令『平背』情況加劇。
 
 
坐扭曲式
姿勢特點:將脊椎由下背開始轉向一邊後方,頭和視線同樣轉向同一邊的後方,手按著地面以穩定姿勢。當吸氣時,挺直背部。呼氣時,把身軀往後方扭轉多些。
為什麼不適合脊柱側彎患者?

『坐扭曲式』時,如肩膊和胸椎向後扭轉,盆骨會扭轉向前方。事實上脊柱側彎患者胸椎會向後凸,但肩膊和盆骨是向前凸。練習『坐扭曲式』不但沒有矯正脊柱側彎的形態,更會令側彎加劇。(例如胸椎向後凸更明顯)

 
卧英雄式
姿勢特點:首先雙膝合攏,腳板朝天,腳趾伸展在地上,腳背貼在地上。臀部坐在地上,把手肘及前臂放在地上來支撐身體,向上方伸展。胸膛打開,整個身軀幹保持在正中位置,自然呼吸。
為什麼不適合脊柱側彎患者?
胸椎和腰椎的向『前』弧度會增加。很多脊柱側彎患者有『平背』的問題,眼鏡蛇式會令『平背』情況加劇。
 
 
牀褥和枕頭的選擇對脊骨側彎有影響嗎?
睡姿本身對脊柱側彎影響不大,因為當我們入睡後,身體根本無法自我控制姿勢。再者,當我們躺下時,地心吸力(Centre of gravity)平均受壓於整個身體。有別於我們在站立時,由頭至脊骨及足部的肌肉需要用力與地心吸力抗衡,才可維持正確健康的姿勢。

牀褥的軟硬度需要適中,才能有效地維持脊柱畢直。枕頭需要有理想的承托,讓頸椎保持理想的弧度。但一般來說,睡眠產品對脊柱側彎影響只是很少。
 
我應如何為我的子女檢查脊骨側彎?
雙腳站立於一張椅子前,身體九十度向前彎,將雙手抓作拳頭狀,將拳頭壓向座位面。家長從這個姿勢可清楚看見子女的上背及下背有沒有隆起或凹陷,即表示該脊柱部份有側彎的狀況,需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
 
書包與脊骨側彎有關係嗎?
書包過重而重量集中在單肩(如右肩),頸至膊頭的肌肉會因受壓而繃緊。如我們長期每日使用這個姿勢,引致姿勢性脊柱側彎的機會會增加。
 
對於『結構性』脊骨側彎的患者,書包過重可令到其病情惡化,但書包本身不是引致他/她們脊骨側彎的主因。如我們選用『雙肩』背囊式書包,但書包過重,因我們脊椎是三維(3D)活動的,所以脊椎會因受壓力太大而引到脊柱側彎、駝背等姿勢問題。
 
使用背囊式書包時的要點:
1.
書包重量不可超過10%使用者的重量
2.
書包的位置盡量調整於上背部至上腰部。如書包過份向下垂至下腰或盆骨部位,可引致使用者上身過份傾前,產生姿勢問題。
3.
使用書包附有的腰帶,固定書包位置,將重量平均分散在背部。
 
整個療程診金需要多少?醫療保險是否接受脊骨側彎治療呢?
脊柱側彎是一種慢性的脊椎問題,一般意外醫療保險是不接受這類治療的。如患者購買的門診醫療保險包含『脊醫』治療,一般來說在索償診金方面是沒有問題的。詳情請向閣下的保險從業員或診所職員查詢。Schroth脊柱治療每次的診金與一般脊醫或物理治療相約,但治療次數一般比普通腰背痛為多,每次治療需時大約一小時。
 
 
如想了解和學習更多有關 痛症自我保健 資訊,請瀏覽我們的 Facebook 専頁
 
 
此網站乃屬「個人」健康資訊分享性質。因法律條例所規限,我們不會提供任何「醫療業務」資訊,伍兆聰註冊脊醫也沒有建立診所網站。如欲閱讀更多脊醫伍兆聰的網上資訊,請到 Google 搜尋器自行搜尋(所有搜尋結果與本網站無關)。閣下如欲尋找香港註冊脊醫的名錄,請到 香港執業脊醫協會香港脊醫學會